HOT热门:

华体汇官网
联系方式

contact us

说说修车那些躲不开的“糟心事”

时间: 2024-06-19 16:55:34 |   作者: 华体汇官网

  编者按:过度维修、弄虚作假、恶意损坏……说起修车时遭遇的“套路”,不少消费的人都忍不住吐槽。截至2020年,全国汽车保有量已达2.8亿辆,然而随之而来的是与汽车维修保养相关的纠纷快速上升。事实上,从消费者修车的那些“糟心事”显而易见,由于消费的人在技术、法律知识等方面往往处在弱势地位,这种“信息不对称”正是造成消费者维权困难的根源。

  一年一度的新春佳节就要到了,很多人会在春节之前对自己的爱车做维修和保养。但是,汽车维修和保养作为比较专业的领域,很多车主很难对其有细致了解,加上当前汽车后市场构成复杂、专业化程度不高、行业监管不力等,很多车主或多或少都遇到过汽车维修和保养中的“坑”。业内人士和广大车主建议,车主在维修车辆时应擦亮眼睛,有关政策法规也应及时完善。

  过度维修是目前汽车维修保养领域很常见的问题。所谓过度维修,顾名思义,就是明明只是一个小问题,进行小小的修理即可,但个别汽修厂商为了多赚钱,往往会夸大问题的严重性,报出一系列本不需要维修的项目,提高收费金额。

  对于车辆维修的专业问题,很多车主很少能够插得上手,基本就是将车开到维修地点后全权交给维修方。直到拿到长长的账单,看到远超出自己预期的费用时,车主才会发出“怎么会这么贵”的感慨。但是,在修东西的人充满了专业术语的解释下,特别是在强调了不修理会影响行车安全的情况下,很多车主虽然有所质疑但也只能选择接受。

  例如,在一些车辆的修理中,汽修厂商只更换零件而不修理,甚至本来只是其它的一个部件损坏了,但是修理时却更换了连同其它部件在一起的总成。针对这样的一种情况,业内人士指出,有一部分维修内容是由于车辆厂家对维修有明确规定,为保障车辆安全,要求对受损部件或总成来更换。但是,也有很大一部分维修内容属于过度维修,一方面汽修厂商认为零部件拆卸、修理太麻烦,另一方面零部件或总成更换的利润高于修理,干脆一换了事。《经济参考报》记者看出,类似的问题在一些豪华车品牌的维修中比较突出。

  此外,在一些非常容易产生损耗的零部件,例如刹车片、电瓶、轮胎的维保,以及油路清洗、变速箱油更换等工序中,易发生过度保养情况,即在零部件仍旧能正常使用的情况下,车主可能会被劝说更换零部件。

  有网友举例说,一些汽修厂商抓住车主重视车辆安全这一心理“恐吓”车主。比如,诸如刹车片这种价格不是特别昂贵的配件,汽修厂商会“怂恿”车主直接购买新的,而那些被拆下来的还能够继续使用的刹车片便被偷偷转卖了。

  网友还吐槽说,曾经有人做过实验,拔掉车上的一个保险丝使发动机发生故障码,然后送到汽修厂商处修理,结果车主被“告知”这个坏了那个也坏了,需要换成新零件,报价几千元。

  而从起初的清理积碳,到现在的干冰清洗积碳、涡轮增压清洗、压缩机换油等项目,以及进一步衍生出的机油油道清洗剂、三元催化清洗剂、机舱塑料养护剂、气缸弹道修复剂等,对于非专业的广大车主来说,类似这些维保项目的必要性越来越难分辨。

  业内人士表示,汽车后市场“小病大修”“过度养护”等问题已是老生常谈的话题。由于存在一定的技术门槛,普通车主很难对维修保养的各类项目做出准确判断和分辨,因此将小毛病当作大毛病进行修理,以借机抬高报价便成为一些汽修厂商的惯用伎俩。

  过度维修可能还算是好的,因为毕竟将车修理过了,但是弄虚作假则属于汽修厂商的主观恶意,甚至是对车主的故意欺诈。

  配件以次充好、以旧充新是汽车维修中很常见的弄虚作假手法。目前的零配件市场充斥着许多不合格的假冒伪劣产品,有些汽修厂商为了节约成本,会使用次品来冒充进口零配件。

  有网友在网上投诉,修车时明明购买的是原厂产品,但是却被汽修厂商偷偷地换成了副厂生产的产品,拿来的零部件没有正规包装,也不主动要求车主验收配件。以次充好可以产生巨大利润,特别是对于一些零整比非常高的车辆,一个以次充好的零配件利润能够达到上千元。

  另外,在维修过程中,有的汽修厂商会将旧零件翻新后冒充新零件进行使用,并且按照全新配件价格收费,侵犯了车主经济利益的同时也对汽车的驾驶性能和驾驶安全形成隐患。

  网友说,有的汽修厂商在维修保养发动机时,会告知车主要换掉机油,却多报加油量,有的汽修厂商则使用没有公布的自定义工时定额收费,还有的汽修厂商“打闷包”,结算清单上没有工时费和材料费,而只写明其它费用、合计费用。

  山东省日照市丁先生的车发生了交通事故,车辆内饰、大灯、叶子板和侧门受损,他就近选择了一家汽修厂商修车,修理完开回家后仔细查看收费明细表,他才发现多出了更换减震器和四轮定位两个项目。于是,丁先生不断与汽修厂商进行交涉,希望将没有产生的费用要回来,但是汽修厂商却称无法退钱。此事经当地新闻媒体报道后,汽修厂商表示赠送丁先生汽车保养。

  2020年,有多家品牌汽车的4S店被曝出在维修保养中弄虚作假。一些4S店在根本未做清洗节气阀等服务的前提下,凭空虚报了所需的清洗剂等物料费用和工时费用。

  比弄虚作假更为过分的是对车辆进行恶意损坏,在维修中人为提高车辆损毁程度从而谋利。

  2020年9月,上汽大众的个别4S店被媒体曝出存在诸多侵犯车主权益的乱象,包括对车主维修的车辆进行人为破坏。据报道,4S店的工作人员将送修车辆原本完好的水箱框架砸坏,在拍照后才示意维修技师拆解定损。而被砸坏的水箱框架售价在一千元左右,直接引发车辆维修费用上涨。甚至有维修技师表示,每个车都砸,要不然挣不到钱。

  该事件被曝光后,上汽大众迅速作出回应,称已第一时间启动对此事的调查,该经销商涉嫌严重违反上汽大众经销商经营管理指导方针,责令该经销商立即停业,接受相关调查。并且针对全国经销商的售后服务行为启动了专项检查,以确保所有服务流程和服务的品质符合规范和要求。

  一些专家这样认为,维修机构人为损坏车辆而增加维修费用的行为并不鲜见。尤其是一些因事故损毁相对来说还是比较严重的车辆,在其破损部分较大、涉及零部件较多的情况下,车主对于零部件的损害程度、是否应该更换或修理等问题,基本没概念,而往往是按照汽修厂商给出的修理方案实施。而且这些费用基本都是由保险公司承担,除非数额与预期相差巨大,否则正常的情况下车主不会对维修内容和费用产生太大质疑。

  不少网友提醒,现实中的修车“套路”远不止以上这些,针对车辆修理中的各种“坑”,要做到心中有数,谨慎应对。

  一是车主需要学习一些汽车相关知识。只有清楚自己的车,才能有很大成效避免被汽修厂商“忽悠”,不懂车的车主可以请“懂行”的人士陪同进行修理。

  二是可以“货比三家”。如果车主不是非常着急对车辆进行修理,那就能对多个汽修厂商作对比,通过详细地询问,更加确切地排查车辆故障原因。

  五是检查更换的零部件是否为原厂零部件。依规定,原厂零部件都有正规包装,并且包装上的条码和零件条码一致。更换下来的零部件要谨慎保管,一方面能够进一步确认是否有更换的必要,另一方面如果日后发生维修质量纠纷,可以以此作为凭证。

  六是结账时仔细核对明细。车主应索要汽车维修施工单,仔细核对各个维修项目及价款,并且索要发票。如果证、票不全,车主可以拒绝交费,并向机动车维修管理部门举报。

  另外,一些网友还建议,最好还是不要晚上去汽修厂商维修,最好还是不要将爱车停放在汽修厂商过夜,以防零部件被更换。

  业内人士表示,汽车后市场存在的种种问题,一方面源于行业管理、监管困难,另一方面也是利益博弈的结果,是经销商、保险公司,甚至汽车企业等多方主体,在众多复杂利益链条绑定下的结果。因此,车主在修车时一定要擦亮眼睛及时应对,以防遭遇“维修套路”。另外,有关部门应加强监管,并出台相关法规政策,为汽车消费市场的发展壮大及时清障。(记者李志勇 浦超)

  近年来我们国家新能源汽车市场发展迅猛,各大车企纷纷发力新能源车型,纯电动汽车更是异军突起,成为新能源汽车领域的发展新星。然而,《经济参考报》记者近期调研发现,目前以纯电动汽车为代表的新能源汽车营销网点大多分布在在沿海地区和发达城市,二三线城市的车辆销售与售后网点布局推进速度仍显迟缓,在这种情况下,车主对车辆的日常维保成为棘手问题。

  内蒙古呼和浩特市的蔺先生最近就遇到了一件与纯电动汽车保养有关的糟心事。前几年在北京工作的他购买了一辆某国产品牌纯电动汽车,车辆的维修与保养一直是在北京市的4S店进行。但是,当他回到呼和浩特市以后,车辆的维修与保养却成了问题。

  蔺先生告诉《经济参考报》记者,自己的这款车既有燃油车型,也有纯电动车型,呼和浩特市也有该品牌的官方4S店,本以为维修和保养在呼和浩特市能够正常进行,但是当他2020年年底去4S店做车辆保养时却吃了“闭门羹”。

  “纯电动汽车的保养项目要比燃油车少很多,但是最主要的是车辆动力电池的健康检查。当我来到位于呼和浩特市海拉尔西街的该品牌4S店时,被告知这家店没有纯电动汽车的保养能力。”蔺先生说。

  蔺先生对《经济参考报》记者说,该店技师告诉他这款纯电动汽车不在呼和浩特地区销售,所以店里不具备与纯电动汽车有关的维修与保养能力,车辆电池、电动机和电控系统的维修与保养只能去北京的4S店进行。

  “最后,我的车只能在4S店的检修架上查看一下制动系统和底盘,其他的任何保养项目都做不了。”蔺先生无奈地说,“这辆车的官方续航能力是300公里,从呼和浩特开去北京做保养实在是不方便,但是万一车辆遇到故障却没办法在呼和浩特做维修,真不知道以后该怎么去办。”

  蔺先生的遭遇只是广大纯电动汽车车主的缩影。记者通过调查了解到,受消费市场需求、基础设施建设、气候等因素影响,一些北方城市,特别是西部地区城市的纯电动汽车保有量还不高,一些品牌的纯电动车型在这些地区没有销售,进而导致一些在外地购车的车主在这些地区无法对车辆进行维保,甚至有时连车辆充电都成问题。

  “只有慢慢地增加城市充电桩等基础设施建设,加强汽车品牌的售后维保能力,车主在使用这一些环保的纯电动汽车时才能更舒心。”蔺先生说。(记者 朱文哲)

  一名网友近日在某平台上发帖投诉:“车辆发生剐蹭,送去4S店维修,4S店却说大灯坏了要换掉,现场照片能够准确的看出根本没碰着大灯,且发生剐蹭时速度很慢,4S店拒绝提供车辆整体维修视频监控,服务态度恶劣。”

  伴随着汽车保有量的上升,汽车维修保养需求大增。但是与汽车销售市场相比,包括维保在内的汽车后服务市场发展相对滞后,导致花了钱的人汽车维保服务的吐槽十分常见。

  修车过程中消费者的吐槽,归根结底聚焦于如何保证汽车维修过程和价格的公开透明,如何让我们消费者放心、省心。如果能少些套路、多些公开透明,那么大多数消费者是愿意为技术“买单”的。

  天津市民张朋(化名)表示,由于自己比较懂车,基本能判断车辆故障的原因,因此不担心修车被“套路”。但是有一次车出了问题后,自己和常去的两家汽修店都找不到故障原因,因此只能去4S店修理。4S店的修车师傅提前告知了收费1000元,但是最终只更换了一个售价不到百元的零件就把车修好了。“相对于零件价格,要价1000元确实不便宜,但是因为提前告知了收费标准,我心里也认可,而且辗转了好多地方都找不出故障原因,所以就当作是为技术付费了!”张朋(化名)对记者说。

  《经济参考报》记者调研发现,消费的人在汽车维保过程中碰到的各种糟心事,一种原因是由于行业门槛较低,服务的品质参差不齐,一些经营者在服务品质、诚信经营方面存在一定的不足。另一方面,大多数消费者既不清楚车辆发生故障的原因,也不会分辨所需零部件的品牌、价格、性能等,部分不良商家便趁机忽悠消费者,引导其增加不必要的消费。

  对于一些服务体验差的商家,消费者也有自己的对策。“现在,无论是保养还是修车都去汽修店,而不去4S店,车辆已经过了保修期,去4S店保养的费用会比汽修店高很多,双方的材料费差不多,但是4S店的工时费比汽修店高一倍,还会推荐各种消费项目。”一位车主和记者说。

  需要强调的是,也有部分商家依靠口碑获得了一批忠实客户。《经济参考报》记者在一家不大的汽修店门口看到,在这里等待维修保养的车辆排起了长队。一位刚修完车的车主告诉记者:“这家店开了好多年了,家里的3辆车都在这个地方进行维修保养,老板人实在,口碑很好。”

  专家表示,消费者针对汽车维保服务的各类吐槽,反映了我国汽车后服务市场的发展水平仍待提升,只有加强完善技术和服务标准、提升服务过程和价格透明度、提升服务和管理上的水准,才能适应行业规范化发展的需求,满足那群消费的人的期许。(记者 李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