HOT热门:

华体汇官网
联系方式

contact us

一种闭尾拉链自动剪链机的制作方法

时间: 2025-08-20 13:21:06 |   作者: 华体汇官网

  拉链由链牙、拉头、上止、下止(或插座和插销)、布带等组合而成,闭尾拉链是底端不能分开的,一般有单拉头闭尾和双拉头闭尾之分。闭尾拉链在生产制造的过程中,为便于自动化生产,拉链带被做成几十米甚至几百米,按照每个用户需要的每条拉链的长度,相邻拉链之间间隔去掉一部分链牙而形成刀口部,生产时便于切刀伸入刀口部将开口切断。

  现有闭尾拉链的剪裁,是使用人工裁剪机实现的,它们采用人工操作,通过踏板踩踏操作切刀裁断拉链带。它缺陷在于,切刀切口没有必要的保护设施,人工操作安全系数较低易发生事故;而且该种剪裁方式的效率比较低,难以满足工业化生产的需要。

  本发明的目的是提供一种闭尾拉链自动剪链机,能够对长条拉链带进行自动送料和裁切,提高了闭尾拉链的裁剪效率。

  一种闭尾拉链自动剪链机,其包括剪切平台、牵引装置和剪切装置,剪切平台上设有拉链通道,牵引装置和剪切装置同轴向地设置在拉链通道上,剪切装置位于牵引装置的后侧,剪切装置包含定位架、冲击气缸和切刀,冲击气缸固定在定位架上且活塞杆朝下设置,切刀固定在活塞杆的下端,牵引装置包含一对上下对向设置的牵引辊,牵引辊由电机驱动转动;还包括感应装置,感应装置包含固定在定位架前端面的悬臂,悬臂的下方设有导电杆,导电杆的中部枢接在悬臂上,导电杆后端的底面固有触柱,导电杆前端通过回复弹簧与悬臂连接,悬臂上设有接近开关,接近开关位于导电杆前端和枢接点之间、且基于与导电杆的距离而实现通断,接近开关用于控制冲击气缸动作。

  在使用本自动剪链机对拉链带进行剪切时,将拉链带一端夹压在一对牵引辊之间,拉链带具拉片的一侧朝上放置,拉链带上拉链都拉紧闭合,接着开动电机,拉链带在一对牵引辊牵拉作用下前进,当拉链带上的下一个拉头经过触柱位置处时,拉头向上顶开触柱,此时导电杆后端向上翘,杠杆原理可知,导电杆前端向下倾斜,导致导电杆与接近开关之间距离发生明显的变化,使得接近开关导通,冲击气缸动作带动切刀向下冲击;由于拉链带上的第二个拉头经过触柱位置处时,切刀位置刚好位于相邻拉链的切口部之间,切刀即能将拉链带切成多条拉链;当拉链带上的下一个拉头通过触柱位置后,导电杆在回复弹簧的作用下恢复到原来的状态,牵引辊牵拉着拉链带继续前进,当第三个拉头经过触柱位置时,冲击气缸重复上述动作,直至拉链带被分割完毕。另外,能够准确的通过单条拉链的长度以及相邻拉链之间的间距,来调整触柱、牵引辊和切刀的轴向距离。本发明通过触柱、导电杆和接近开关的配合作为感应开关,利用拉链上的拉头具有拉片一侧向上凸起的特点,实现了自动化剪切拉链带,整一个完整的过程安全快捷,稳定可靠,大幅度的提升了闭尾拉链的裁剪效率。

  作为本发明的一种改进,所述剪切装置后侧的轴向上设有拉链清理装置,所述清理装置包含收集电机和固定在收集电机转轴上毛轮,转动的毛轮可将剪切后的拉链带走。

  作为本发明的一种改进,所述牵引装置的前侧的轴向上设有进料装置,进料装置包含导向架与设置在导向架上的导向轮和定位轮,导向轮包括第一导向轮、第二导向轮、第三导向轮和第四导向轮,导向架固定在剪切平台的前端上,第一导向轮和第二导向轮一前一后地水平设置,第三导向轮设置在第二导向轮后侧的下方,第四导向轮设在第三导向轮的后侧,第三导向轮和第四导向轮之间设有一对相对向设置定位轮,定位轮位于第三导向轮的上方,且一对定位轮之间的间隙比拉链的厚度大从而能够虑除厚度异常的拉链。

  进一步地,导向轮还包括第五导向轮,所述第四导向轮位于拉链通道上方,拉链通道的下方设有滑动导轨,滑动导轨包括固定在剪切平台前端面的上限位块和下限位块,所述上限位块和下限位块通过两个竖向导杆固定连接,第五导向轮的两头分别滑套两个竖向导杆上。

  进一步地,所述位于牵引装置前侧的拉链通道在导向槽的两侧分别设有定位压板。

  本发明通过设有牵引装置和剪切装置,实现对长条拉链带进行自动送料和裁切,提高了闭尾拉链的裁剪效率;而且通过触柱、导电杆和接近开关的配合作为感应开关,利用拉链上的拉头具有拉片一侧向上凸起的特点,实现了自动化剪切拉链带,整一个完整的过程安全快捷,稳定可靠。

  下面结合附图和具体实施方式对本发明的内容做进一步详细说明。能够理解的是,此处所描述的具体实施例仅仅用于解释本发明,而非对本发明的限定。另外还需要说明的是,为便于描述,附图中仅示出了与本发明相关的部分而非全部内容。

  请参照图1,一种闭尾拉链自动剪链机,其包括剪切平台10、牵引装置20和剪切装置30。

  剪切平台10上设有拉链通道11,牵引装置20和剪切装置30同轴向地设置在拉链通道11上,剪切装置30位于牵引装置20的后侧。

  剪切装置30包括定位架31、冲击气缸32和切刀33,冲击气缸32固定在定位架31上且活塞杆朝下设置,切刀33固定在活塞杆的下端。

  牵引装置20包括一对上下对向设置的牵引辊21,牵引辊21由电机驱动转动。

  还包括感应装置40,感应装置40包括固定在定位架31前端面的悬臂41,悬臂41的下方设有导电杆42,导电杆42的中部枢接在悬臂41上,导电杆42后端的底面固有触柱43,导电杆42前端通过回复弹簧45与悬臂41连接,悬臂41上设有接近开关44,接近开关44位于导电杆42前端和枢接点之间、且基于与导电杆42的距离而实现通断,接近开关44用于控制冲击气缸32动作。

  在使用本自动剪链机对拉链带进行剪切时,将拉链带一端夹压在一对牵引辊之间,拉链带具拉片的一侧朝上放置,拉链带上拉链都拉紧闭合,接着开动电机,拉链带在一对牵引辊牵拉作用下前进,当拉链带上的下一个拉头经过触柱位置处时,拉头向上顶开触柱,此时导电杆后端向上翘,杠杆原理可知,导电杆前端向下倾斜,导致导电杆与接近开关之间距离发生明显的变化,使得接近开关导通,冲击气缸动作带动切刀向下冲击;由于拉链带上的第二个拉头经过触柱位置处时,切刀位置刚好位于相邻拉链的切口部之间,切刀即能将拉链带切成多条拉链;当拉链带上的下一个拉头通过触柱位置后,导电杆在回复弹簧的作用下恢复到原来的状态,牵引辊牵拉着拉链带继续前进,当第三个拉头经过触柱位置时,冲击气缸重复上述动作,直至拉链带被分割完毕。另外,能够准确的通过单条拉链的长度以及相邻拉链之间的间距,来调整触柱、牵引辊和切刀的轴向距离。

  本发明通过触柱、导电杆和接近开关的配合作为感应开关,利用拉链上的拉头具有拉片一侧向上凸起的特点,实现了自动化剪切拉链带,整一个完整的过程安全快捷,稳定可靠,大幅度的提升了闭尾拉链的裁剪效率。

  而且,剪切装置30后侧的轴向上设有拉链清理装置50,所述清理装置50包括收集电机52和固定在收集电机52转轴上毛轮51,转动的毛轮51可将剪切后的拉链带走。进一步地,所述拉链清理装置50后侧的轴向上设有传送带60,毛轮将剪切后拉链带到传送带后,由传送带输送至成品箱中。

  另外,所述牵引装置20的前侧的轴向上设有进料装置70,进料装置70包括导向架71与设置在导向架71上的导向轮和定位轮75,导向轮包括第一导向轮72、第二导向轮73、第三导向轮74和第四导向轮76,导向架71固定在剪切平台10的前端上,第一导向轮72和第二导向轮73一前一后地水平设置,第三导向轮74设置在第二导向轮72后侧的下方,第四导向轮76设在第三导向轮74的后侧,第三导向轮74和第四导向轮76之间设有一对相对向设置定位轮75,定位轮75位于第三导向轮74的上方,且一对定位轮75之间的间隙比拉链的厚度大从而能够虑除厚度异常的拉链。在对拉链带进行自动剪切时,将拉链带一端经过第一导向轮、第二导向轮和第三导向轮后,从一对定位轮之间穿过,然后再经过第四导向轮后进入到拉链通道,由于一对定位轮之间的间隙为固定的,如果拉链带上有断裂的缺口或者厚度异常的情况时,则不能通过定位轮,以此来实现自动虑除具有缺陷的拉链带,避免产生不合格的产品,提高了生产品质。

  另外,导向轮还包括第五导向轮77,所述第四导向轮76位于拉链通道11上方,拉链通道11的下方设有滑动导轨80,滑动导轨80包括固定在剪切平台10前端面的上限位块81和下限位块82,所述上限位块81和下限位块82通过两个竖向导杆83固定连接,第五导向轮77的两头分别滑套两个竖向导杆83上。在拉链带一端经过第四导向轮后,先从下方绕过第五导向轮后再进入到拉链通道,由于拉链带本身较轻,而第五导向轮相对拉链带较重,在正常运作过程中,第五导向轮向下压紧拉链带,起到使拉链带保持绷紧张力的作用,而当拉链带在被牵拉过程中发生定位轮卡壳的事件时,即拉链带不能通过定位轮,拉链带在牵引装置的作用下,拉动第五导向轮向上移动,直至上限位块处,此时第五导向轮起到减缓异常冲击力的作用,避免设备因此被损坏。

  另外,所述拉链通道11上设有用于容纳拉头下翼片的导向槽12,拉链带在传送过程中,拉头下翼片置于导线槽内,可以有效的预防拉链带发生摆动或脱离通道。进一步,所述位于牵引装置20前侧的拉链通道11在导向槽12的两侧分别设有定位压板(未画出),当拉链带置于拉链通道内时,定位压板可以压在拉链带的两侧,防止拉链带起皱或者隆起,以使得剪切过程更顺利。

  综上所述,本发明通过设有牵引装置和剪切装置,实现对长条拉链带进行自动送料和裁切,与现存技术相比具有以下优点:

  2、而且通过触柱、导电杆和接近开关的配合作为感应开关,利用拉链上的拉头具有拉片一侧向上凸起的特点,实现了自动化剪切拉链带,整一个完整的过程安全快捷,稳定可靠;

  3、通过定位轮实现自动虑除具有缺陷的拉链带,避免产生不合格的产品,提高了生产品质。

  上列详细说明是针对本发明可行实施例的具体说明,该实施例并非用以限制本发明的专利范围,凡未脱离本发明所为的等效实施或变更,均应包含于本案的专利范围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