HOT热门:

产品中心
联系方式

contact us

时代夹缝中的“小单快反”模式

发布时间:2025-03-05 18:49:53作者: 华体汇平台官网入口

  广州番禺区南村的上万家服装企业主要以“小作坊”为主,打造了快时尚行业著名的“小单快反”模式。

  2.然而,受制于快时尚薄利多销的先天基因,“小单快反”模式对成本极其敏感,依赖“小额豁免”规避国际贸易多项成本。

  3.最近,美国总统特朗普先后两次宣布对中国商品额外征收10%的关税,同时计划取消中国商品的小额包裹免税政策,对中国服装跨境电子商务造成冲击。

  4.服装产业链的迁徙引发争议,一些巨头将生产线向外转移,如申洲国际在越南建立垂直一体化生产基地,雅戈尔投资12亿美元建设柬埔寨纺织城。

  5.对于“小单快反”链条上的小作坊们,搬迁到异国他乡意味着巨大的成本和风险,一场艰难的选择摆在他们面前。

  在世界风云不断变幻的大背景下,曾经作为创新代名词的“小单快反”和数万家服装“作坊”,一起被卷入到了风暴中。

  这里集聚了上万家服装企业,主要以“小作坊”为主,大多只有数十人或上百人,却涵盖了原材料供应(棉花、羊毛、化纤等)、面料加工(面料的染色、印花、后整理等)、辅料加工(纽扣、拉链、扣子、吊牌等),到服装设计与成衣制造(设计、打版、裁剪、缝纫、检验和包装)的所有环节。

  恰恰是这些名不见经传的“小作坊”,打造出了快时尚行业著名的“小单快反”模式。

  因为“作坊”比较小,没有起订量的要求,哪怕是一件两件的订单也愿意接;因为人员构成比较简单,不像大工厂有着复杂的组织架构与决策流程,可以更快速地响应需求,将生产周期控制在3-7天。

  当这种灵活的制造模式遇到海外女性群体的蓬勃需求,活力一下子被激发了出来:跨境电子商务平台可以先用小批量产品在市场上对这些需求进行测试,通常为几十件或几百件,以降低库存风险;然后根据市场的数据反馈决定是否加单,对其中的“爆款”快速追加订单生产。

  受制于快时尚薄利多销的先天基因,“小单快反”模式对成本极其敏感,依赖“小额豁免”规避国际贸易多项成本;同时“小单快反”模式下,供应链上下游高度绑定,一荣俱荣一损俱损,抗风险能力较差。

  时移世易,在世界风云不断变幻的大背景下,曾经作为创新代名词的“小单快反”和数万家服装“作坊”,一起被卷入到了风暴当中。

  最近,刚刚上任美国总统的特朗普先后两次宣布对中国商品额外征收10%的关税,同时计划取消中国商品的小额包裹免税政策。

  起因可以追溯到1938年的“小额豁免”政策,旨在缩短价值不超过5美元包裹入境流程;1994年门槛被提高到200美元,并在2016年进一步提至800美元,即800美元以下的商品无需缴纳关税。

  按照美国海关公布的数据,2023年处理了超过10亿件“小额豁免”包裹入境,到了2024年底,每天要处理约400万件小额包裹。美国国会研究服务处的报告称,2023年中国低值包裹的出口额约660亿美元。

  行政令一出,中国服装跨境电商在美国的销售额持续下滑,据说下降幅度一度达到了惊人的40%左右。

  如果取消对中国商品的小额包裹豁免政策,按照服装通关平均25%的关税,再加上新增加的20%关税,一件普通的女装将新增将近50%的关税成本!服装跨境电商的市场竞争力和利润空间,都将进一步承压。

  一旦特朗普的各项政令落地,不单单服装商品成本暴增,物流效率、人力成本等也都将增加,对中国服装跨境电商的冲击不可谓不激烈。

  一些国外媒体随即报道了某主打女性快时尚的跨境电子商务平台要求服装供应商在越南设立新生产线的消息,给出了包括提高15%至30%的采购价格、保证更多订单、帮助建设当地生产设施和面料运输等激励措施。

  尽管消息被该跨境电子商务平台否认,但将供应链迁往越南在内的东南亚国家,确实是中国服装行业都在纠结的避险方案。

  借用某跨境物流企业高管的说法:通过“中国半成品+越南加工”模式,企业可利用东盟-美国自贸协定,将关税税率从19%降至12%以下;而且越南产业工人的月工资大概在400美元左右,用工成本也比国内低了不少。

  快时尚跨境电子商务平台的特殊之处在于,海外仓或者是和大工厂合作固然是可选方案,可想要维持高度捆绑的“小单快返”模式,并非“小作坊”搬迁就能顺利闯关。

  就连服装产业带重地广州,也出台了《纺织服装产业高质量发展十条》,计划三年内投入50亿元推动智造升级,支持企业在RCEP区域建设海外仓。尝试用“国内升级+区域协同”的策略,为产业迁徙提供缓冲带。

  中国纺织工业联合会的数据显示,2023年纺织业对外直接投资同比增长17.8%,其中65%流向东南亚。越南工贸部报告进一步印证了数据的线年第一季度纺织服装业的外商直接投资额激增43%,中国资本占比达38%。

  时代的一粒灰,落在个人头上,就是一座山。目光长远的巨头们,已然把鸡蛋放在了多个篮子里。对“小单快反”链条上的小作坊们而言,依然是一个艰难的选择。

  根据中国服装协会的数据,2024年前三季度,国内服装企业营业收入利润率为4.24%,比2023年同期降低了0.14个百分点。言外之意,“小作坊”的缝纫机转个不停,赚到的终归还是辛苦钱。

  将一家人赖以生存的作坊搬到异国他乡,意味着要拿出多年积蓄去租场地、买设备、招聘并培训新员工,还要面临不同饮食习惯、不同文化语言的“折磨”,可以说是大多数人不愿意做出的选择。

  在内的中国企业,曾以越南全资子公司生产并出口,希望绕开美国关税的限制,由于美国海关要求其提交原材料供应链溯源资料,为了避免出口货物被扣押,只好暂停发货、安排产品召回,还因为审查时间不确定而大幅减产。

  而越南纺织服装协会的数据显示,越南纺织业高达55-60%的原料供应都依赖于中国,涵盖原辅料、纱线、布料等多个方面,纺织相关设备配件也主要从中国进口,无疑增加了越南纺织服装业的风险和成本。

  同时也意味着更多的不确定性,与快时尚的盈利模式天然相驳。适合申洲国际和雅戈尔的,不一定适合“小单快反”的快时尚;搬一家家小作坊容易,搬“小单快反”供应链生态难。

  凤凰网科技曾在报道中提到这样一个现象:一位服装厂老板估计,在番禺的7000家制衣厂中,高峰时期约有80%为某快时尚跨境电子商务平台干活,要么作为合同制造商,要么接受超额订单。

  “小单快反”成就了这家快时尚跨境电子商务的迅速崛起,也改写了成千上万家“小作坊”的生存逻辑。过去,他们害怕接不到单子,为闲置的生产线焦虑;现在,他们和这家快时尚跨境电商深度绑定,一同被裹挟进了时代变局中。

  最新的消息,这家快时尚跨境电商在2024年利润大降40%。一旦“小额豁免”政策正式取消,在成本上涨的压力下,快时尚跨境电子商务平台会做何种选择;而数千家围绕“小单快反”生存的“小作坊”们,命运将更加扑朔迷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