对于晋江,大众印象中这里是服装鞋子的制造地,对于年轻人来说,晋江是小说的顶流之地。
可谁也没想到,一个不起眼的拉链,竟造就了几十亿的上市企业,更是成就了一个中国的拉链大王。
他从一个流水线毛钱的小本生意折腾成几十亿的大生意,更是让小小的拉链成为中国第一、全球第二的国际品牌。
可就是这样一个有大智慧、宽阔视野的人,在财富积累到某些特定的程度的时候,依旧能够“乱花迷人眼”。
虽说在上市企业中也有很多实控人会左手倒右手,可至今没有一个人像他一样,倒的那么理直气壮、光明正大。
在改革开放初期,沿海地带出现了很多小作坊式的企业,大家都在经济热潮的带动下,探索着新的模式。
那个年代,最早一批的企业基本都是各类加工制造厂,像服装厂、鞋厂、电子厂等等,基本是遍地开花。
所以很多待业的青年或者是辍学的人,大多数都会选择进厂干活,虽然很累,也能拿到一笔不菲的薪资,而晋江的施能坑就是这样一个人。
施能坑家里姊妹众多,生活捉襟见肘,他就进了一家服装厂,成为了一名普通的流水线工人,日常工作虽然单调,但好歹这份工作让他衣食无忧,还攒下了16000元。
恰好此时,他听到了好几波客户的抱怨,无非是吐槽最近的拉链总是断,而且坏的几率还很高,10条里面基本有8条一拉就断,大家都在感叹怎么就没有一个好的拉链供应商。
施能坑想着这是个机会,毕竟大家都看不上一个小小的拉链,但如果能全国甚至更广的市场,那么一个小小的拉链也能撬动一个行业。
1984年,施能坑拿出16000万元跟几个朋友合伙创办了深沪华联拉链厂,然后再坐车到北京的拉链总厂拿拉链,之后再回到自己的厂来加工,最后再卖给商户或者在市场上批发售卖。
在80年代,一万元都能称得上万元户,更何况是30多万元,更是一笔巨大的财富了,这也给了施能坑更大的信心。
1988年,施能坑办起来家庭作坊式企业,晋江市光华五金制品厂,专门生产与服装和箱包配套的拉链产品。
为了增加销量跟打出名号,施能坑很注重拉链的质量,而且还打出“3毛的成本,5毛的售价”这种薄利多销的噱头来吸引客户。
事实证明,施能坑的营销很成功,但同时,市场上也出现了很多模仿他的产品的小企业。
如今的“SBS”慢慢的变成了畅销全球80多个国家跟地区的世界品牌,更是成为中国第一,世界第二的拉链民企,市值更是超过50亿元。
站在一个商人的角度来说,高位抛,低位买是再正常不过的事情,可这件事放在施能坑的身上,却还是让人感觉有些匪夷所思。
因为对于股民来说,可能并不看好浔兴的后续发展,毕竟一个拉链,创始人是讲不出多少故事的,这也让外界认为后期的发展不足。
而施能或许也是这样认为的,于是在2016年,就转让了25%的股份给出买人。
实控人卖股份没一点问题,关键是这25%的股份却卖出了天价25亿,溢价几十倍。
外界都不理解,为何会有这样的高价,但一级市场上的买卖就是你情我愿的事情,所以就算的天价大家也不再质疑。
按说实控人转让股份后,剩余股份会继续套现卖,可施能坑并没有,反而是要带着拉链业务离开,也就是说当初的25亿是包含拉链业务的。
此时,不管是股民还是证监会都不允许施能坑把拉链业务带走,要知道浔兴靠的就是拉链业务,如果这个带走,那浔兴就是一个空壳,就算现有的实控人拉进了电商业务,也不足以撑起这个庞大的上市企业。
有意思的是,在施能坑出走之后,浔兴的股份一直在下跌,低的时候,价格才6元一股,相比施能坑卖的时候,跌落了很多,也就是浔兴的谷底。
这时候,施能坑只要消耗5亿的资金,就能拿到公司的控股权,这不就是妥妥的白捡了20亿,还拿到了公司的实控权吗?
可根据浔兴的公告,大家会发现,证监会对浔兴进行了信息违规披露的立案调查,可这一查一直持续了5年之久。
别看是一个信息违规披露,可对于上市企业来说,信息披露不全,很可能会引起股民的大量损失,一旦确认,股民是有权利上告,让上市公司赔偿相应的损失的。
资本之间的运作或许会让某个人暴富,但却是建立在股民损失的基础上的,因此,还是希望我们大家入市需谨慎,不要被套的出不来。
对于施能坑了,你还了解他的哪些事迹呢?欢迎各位踊跃分析。返回搜狐,查看更加多